記憶是慢慢拼湊的,
找尋自己也是慢慢經歷的,
如果曾經失去,
那麼要找尋到原本的自己,
需要花上一段很長的時間,
也許從來,我們就沒有被允許去找尋自己。

中央車站,
敘述著一個女生帶著一個男生
一起共同尋找與完成...
慢慢的拼湊記憶的旅途。

關於女生,我記得他擦口紅有兩次,
第一次是那個男生離開他之前,
第二次是他離開小男生時,
第一次為了別人擦,是一種女為悅己者容,
而第二次是為了自己,
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樣的裝扮,
其實女生很害怕「離開」,
小時候與父親的印象,
有兩種很衝突的景象,
一個是父親讓他去按火車的鳴聲,
另外一個是父親忘記了她是誰,
這兩個都是一種對於父親的愛與恨交織,
不過內心總是希望能與父親是一起的,
有遺憾,就代表是有渴望。
在與小男孩找尋的過程中,
其實是修復自己以前的遺憾吧。

關於劇情,裡面的父親叫做耶穌,
給我一種好像是,
其實他們在追尋的就好像是我們平常人在追尋的一樣,
那個耶穌,有時候我們以為找到了,
不斷讓自己表現出好的一面,
希望耶穌(或是心中的神、甚至是自己內心)
可以多看一點我們、接納我們>

我也不斷的追尋這個內在,
真實的父親也好,
其實是內在的平靜,
一種想要找尋到答案的方式,
以為人世間的痛苦或是苦難都會有一種解脫,
我不能知道會不會有,
不過我也很努力的去找到這個,至少是試試看。

在開卡車時也是有兩次的鏡頭,
第一次從車子望向外面的鏡頭,用司機的角度,
第二次是用客人的位置做角度的,
就是當小孩子與大人都偷東西後上路的鏡頭,
還有小孩與男人一起開車時,我一直覺得很好奇,
因為第二次的鏡頭在擋風玻璃前面竟然有一個耶穌的貼紙,
所以耶穌是什麼?
在那個時候,司機好像是個爸爸、
那女人是個媽媽也是愛著爸爸的人、
小孩也是嘗試到被一個男人疼愛的時光,
所以就算是彷彿耶穌不在,不過其實他是都在的。

關於小男孩,
在小時候其實沒有看過父親,
也沒有跟父親相處過,
一直以來都是母親在照顧,
男孩其實不「男孩」,
他沒有作一個男孩的時光,
在與女人對話時,或是與卡車司機對話時,
他總是用一種自己好像很成熟,
看過很多事情的方式來面對人,
說起性、主動問大人私事、或是炫耀自己的能力、、、等,
其實看了令人感到心疼,
也讓我想起自己,
自己在生命中也有一種遺憾,
想要回到就是一個小孩的樣子,
而不是要考慮這個、擔心那個的小孩,
當大人說這個小孩很成熟時,
我卻不見得是開心的,
因為那代表了我失去了現在我身為一個小孩的角色,
我變得跟大人接近了,
卻離開了自己的小孩。
這個小孩也讓我有這種感覺,
很努力的想要成為大人,
他選擇了離開小孩的樣子,
但真的想要離開嗎?
很明顯的也不是這樣,
當他開起車時、
當他遇到傑西裝作很乖,
希望女人說他很乖時、
當他失望時、
當他拿到哥哥送他的陀螺時、
當聽到父親的信時,
他都是一個很真實的小孩,
希望被疼被愛。

真正溶解外在面具時,
是在電影中的兩段對話與故事,
第一段對話是當男孩跟女人說他跟過很多女人做愛時,
女人不是苛責,
而是接納的說原來我身旁睡了一個男人;
第二段對話是他和哥哥在踢球時,
女生說不要太誇獎他,
小男孩說不是他踢的好,
而是哥哥們踢的太爛,
哥哥們的回應不是厭惡,
而是就順著小孩承認,
慢慢的,小孩就會知道這裡是安全的,
不論那個女人或是哥哥都是接納他的。

諮商室中其實個案也是會這樣的表現,
會有各式各樣的行為與表現,
其實很潛意識或是有意識的試探諮商師,
是不是能夠接住或是允許。
最近我也碰到這樣的事情,
不論是在機構中或是在課堂上,
我好像都在試著探詢著一種信任,
而那種信任的表現,
我在想好像是一種很潛意識的作為,
我不是去表現出大家可以信任我的樣子,
反而好像是我表現出是要去試探大家到底多信任我的樣子,
這是我最近的覺察,
也是我的一種功課,
這樣的心理遊戲其實很不明顯,
同時也在最近被看見了,
該是我去面對的時候了吧。
--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mallhow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